爱枣报

十篇新闻十分钟,美好一天轻松开始

登录 | 注册 | 选择枣报风格
09-11
19

死与药无关 [爱枣报:598期]

本期 枣 报 由 洪七de娘子 主笔 | 生产时间:7:00

本文关键词: , , , , , ,

十篇新闻十分钟,美好一天轻松开始。爱枣报,和早餐一样重要。今天是2009年11月19日,星期四。

[ 1] 病毒肆虐下的我们

乌克兰与墨西哥,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肆虐的病毒,让我们的想象力,把它们做了一次小小的链接。

乌克兰,熟悉又陌生国家名字,你会想起什么,前苏联的一个联邦?美女总理?

墨西哥,你会想起什么?龙色兰酒,杀人三步曲,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全球第一位甲流患者。

乌克兰,一个甲流升级版本,出现在此

就在疫苗还没全面接种之时,更猛烈的病毒又来了!这简直就是现实世界的生化危机。只不过,原来对人类最具威胁的,原来是我们平常最看不起的”小感冒。”

“小感冒”是如何演变成”生化危机”,我们暂且不说,这中间的环节太复杂和惊心动魄,是我们小小心脏所无法承受的,而病毒掩盖之下,肆虐的人性危机来的更为波澜起伏。

也许人心的可怕远比病毒更甚之,我们看到如下的言语:

这次要把好关了,乌克兰的留学生又要大举回国了。

留学生最烦人了,平时一个个的都想在国外,TMD快死了想起了祖国来了。

这些留学生坚决不能让他们带病毒回来害同胞!。

不知道中国人是最自私最没有公德的人吗?看看911时美国人的有序撤离大楼,看看泰坦尼克号失事时人们绅士般地撤离即将沉没的游轮,中国人真该感到羞愧。不,中国人是连羞愧都不知道的人群。

于是,一场关于国家存亡、民族大义的口水战又将展开。请看这里,你有被口水溅到吗?

clip-image0015

[2] 死与药无关!

还是甲流,本年度9月23号,有这样一条新闻”国产甲流疫苗接种不会致死,补偿严重不良反应者”。

不到两个月时间,同年11月13号,新闻标题是”全国报告2例接种甲流疫苗后的死亡病例”

最后,我们听到的解释是,两人致死,”极个别也是合理的。”

健忘的ZF,需要健忘的民众。可惜,混乱的逻辑,让人如何自圆其说。

每天闪烁不清的说法,叫我们如何不恐慌。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乱了方寸。请原谅我们这群健忘的人。一切,都是迫于无奈,谁让我们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群冥顽不化的人,据说出生在英国。95%的英国人不愿接种疫苗。因为他们也不相信政府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研制出疫苗。毕竟,”惊变28天就在英国”

clip-image0015

[3] 虐猫一只 奖励10

寒冷的天气夺走了一名流浪老人的生命,只剩下那只一直陪伴着他的狗。老人离去了,狗还留守在老人露宿的地方

动物与人和睦相处,或许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处于生物链高端的人,把控着低端生物的存亡。我们可以用三峡工程改变整个气候结构,地质构造。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雪缓解旱情。人作为万物之主,想要灭掉你,一群流浪在公园的猫,还不容易。快来虐猫吧,虐掉一只奖赏10元。

也难怪,人和人之间都难以相处,更何况人与动物呢?

clip-image0015

[4] 公车私用 用了又怎么样?

作为一个纳税人,你恨不恨”公车私用”?

你出钱,让他们用着车,你愿不愿意?”公车私用”在我国是一项顽疾,治理的措施层出不穷,每年都会有新花样,每次又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保定这次又想出了”带标上路”这一招,似乎给公车贴上个标签,就没人敢私用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只不过是又一次挠痒痒,治标不治本而已。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车,而在于人。在此之前,新疆的最牛团长夫人,把公车开到敦煌旅游,要不是手贱了点,打了导游,你能问她”公车私用”的责?还有人说,要治理公车私用,最好是取消公车,辽宁那边倒是有意这么干来着,但补偿措施是给公务员高额”车补”–还不如直接让他公车私用着呢。

别说是给公车贴个小标签了,你就是把车整个喷上单位标志,人家照样敢于在开学前开到湖南湘潭大学门前扎堆–怎么着吧?

要想真正治理公车私用,也不是没办法,跟人家德国学学就行,今年7月,德国卫生部长公车私用被曝光,导致其所在政党的受到严重打击。或者学一下意大利:1995年,意大利锡耶纳市现任市长布赞卡因妻子搭乘其公务专车违法,被判6个月徒刑实在学不了西方,学学香港经验,也可以治理公车私用,香港民众对公车私用”零容忍”

总之一句话,在公车上贴标签肯定治理不了公车私用,不过,要是敢于把标签贴到违规人员的身上,让其身败名裂,说不定还会有点效。

clip-image0015

[5] 有多少假可以打来!

中国的a货b货,世界驰名,广受海内外第三世界国家及某些发达国家的中低收入人群的青睐。近日,淘宝网宣布将用1亿元来打假,网友笑曰:

“这岂不意味着将淘宝80%的货都清空吗?假一赔三?1亿元够赔吗?”

正所谓没有调查也没有发言权,还真没有人将淘宝里的货拿出来跟正品商店的或进行比较。所以也不好说究竟这是淘宝的一个营销宣传?还是假货确实太多,真的需要一剂猛药来维护自身品牌?笔者觉得打假是必须的,尤其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之类的关乎生命安全的东西,至于服装、电子产品这一类,b货的生命还旺盛,更何况a货,就先别奢谈正品了!

clip-image0015

[6] 数字电视之乱

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是1958年制造。中国的第一支电视广告是1979年。后来,有线电视来了,收费来了,数字电视来了,更多费用也来了。付费看电视没问题,但是,付费看广告,似乎说不过去。

当广告铺天盖地袭来时,我们成了电视台公开招标的筹码

看电视的人似乎也无所谓,遥控器握在自己手里,广告来了,立马换台。至于掐播新闻,我们幻想,也许是政策原因,我们也没办法!多年后,我们意识到了:”不对,我们每年都交费了。”凭什么给了你钱还得看你的垃圾广告!两头吃,是垄断行业的一贯做法

可当这些问题还未解决时,数字电视也来了。他们秉承过去的一贯作风,将广告插播插到底。

为了给公众一个说法,物价局开始拉清单

这些费用如何产生,清单真的会说的清楚吗?

clip-image0015

[7] 中国也想有CNN

CNN,对于中国的网民来说,除了对于中国不断进行的负面抨击和报道之外,所剩无几的零星印象就是对于代表着美国一般的强势和排他性。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对于咱来说,眼不见为净。

代表着我天朝的新华社,在低调行事许久之后,终于放出点风声来,将开播中国国际电视台CITV,欲打造中国CNN对于新华社而言,CITV的定位也是十分清晰:

“第一时间的实地报道”

“依靠新华社的权威信息资源和分布全球的记者站,提供独特的分析报道视角”而我朝自然也要好好利用这样的机会,扬我国威,振我雄风。”

国家已经分别向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分别拨款150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可以扩大中国国际影响的”有意义的项目”。

且不谈其他,两点疑惑:其一,这些”有意义的项目”是何等的意义,莫非又是那些个冒牌大学生的形象工程,亦或是似有似无的外交辞令;其二,除了对外”振兴中华”之外,对于我们普通百姓,它又能比中国柏林墙来的更加透明多少。

clip-image0015

[8] 一句话新闻

祝贺国防网点击率突破12.5亿次,虽然遭到数万次攻击,该站点还是很坚挺的可持续成长,今后该网站将以互动的形式发放更权威,更精确地国防信息。有不良动机的恶势力,行动之前,先仔细研究一下该网站信息。不过,真假就需自行鉴定了,后果也需自付

clip-image0015

[9] 图片新闻

标题:别人的自行车

(由于代发布者现不具备作图条件,请自行点开链接瞻仰,辛苦了!)

clip-image0015

[10] 每天轻松你一下,快乐你一下

在这样一个病毒肆虐,矛盾重重的年代,听听这首歌洗涤一下自己的心灵吧。(传统板)(唐朝版

——————洪七的娘子分割线———————

感谢 胡卯 yklfish  洪七

为了缓解娘子的压力,洪七亲自出马协助娘子完成内容制作,如有不妥,请大家原谅。

————公益广告的分割线————

四川的朋友请注意,招募去四川布拖发放物资人员

————广告的分割线————

淘宝东西良莠不齐,不如我“帮你淘”?来看看宝贝排行榜

————广告的分割线————

三杯咖啡,二碟小菜,一元空间。不限流量空间,让您放心建站。

链接为:http://www.cpanel.my/

————黎叔餐吧的分割线————

爱枣报编辑黎简同学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原来是和人捣鼓餐吧去了!店名无腾斋(http://wutengzhai.blogbus.com/),不是武藤兰。欢迎各位爱好美食的藩司前去砸场子。切记声明自己是爱枣报读者,强迫老板提供免费茶水以及打折服务!此处兼具萌布玩北京地面店功能,需要爱枣报枣七点tee的同学也可前去购买。

砸场地址:北京东城区宽街路口东麒麟碑胡同6号(近地铁五号线张自忠路)

如需黎简坐台服务,请务必提前电话64073516。

共有 1分 选此项=要我死2分 好烂啊3分 看上去一般4分 我会订阅5分 很精彩,天天来看 85 人投了票,平均: 4.28
Loading ... Loading ...

死与药无关 [爱枣报:598期] 上 有55个话话儿

  • [ 1楼 ] charles 说:

    沙发,with sophia——这个家伙已经懒得冒烟了。

    感谢枣报,昨儿板凳(继续鄙视昨天沙发的作弊行为——PS:贺国强说了,反腐倡廉要高度重视网络举报~)贴了个本人space的链接,结果当天访问量突增,比原来把链接放在ID里的效果还好~

    当然,俺也在奥巴马那儿强势插入了枣报的链接:

    http://charles203.spaces.live.com/

  • [ 2楼 ] return 说:

    沙发来啦…………

  • [ 3楼 ] 未来未到来 说:

    ……我是手机党

  • [ 4楼 ] 未来未到来 说:

    晕!我手机个枣报时间不一样…还有字数限制啊…我不知道…浪费了一分…

  • [ 5楼 ] charles 说:

    洪七家两口子出山啦

    顶“车坚守”~

  • [ 6楼 ] Leavee 说:

    是个老编… 因属于“蚁族”,所以不在接受疫苗之列… 不知是幸,或不幸?

  • [ 7楼 ] Leavee 说:

    不好意思…来回看了两遍,我也没有发现关键词为“公交”那颗枣…

  • [ 8楼 ] sophia 说:

    先占个位再看

  • [ 9楼 ] 小必 说:

    杀猫奖励十元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猫的繁殖能力很强,又有所谓“好心人”喂食。其数量成几何级增长。直接导致小昆虫、部分鸟类灭绝或迁徙出植物园,破坏生态平衡。
    所谓抓了送到小动物救助站,先不说上海这样的站点有多少,其结果也是被人道毁灭。

  • [ 10楼 ] 书 说:

    这么快就10楼了啊

  • [ 11楼 ] sophia 说:

    Charles做广告上瘾了,枣报是不是考虑收点广告费?

    好可怜得猫猫。。。看到那张照片差点哭出来。。。

  • [ 12楼 ] 小驴 说:

    今天的夫妻店开的还不错,对得起我5毛钱的面包!辛苦了!

  • [ 13楼 ] 云飞 说:

    关键词应该是公车,不是公交……
    这期还不错~

  • [ 14楼 ] fabuegui 说:

    这期栆报写的不错,但感觉今天的每条内容都有很强的批判讽刺性~

  • [ 15楼 ] 阿斗 说:

    一会的功夫就到10楼开外了~汗~

  • [ 16楼 ] Basara 说:
  • [ 17楼 ] 小狼闲评 说:

    [ 1] 病毒肆虐下的我们
    某些人隐瞒病情私自入境,确实不应该,党和人民又不会活埋了你?!
    把在危难时刻想回家的人骂得狗血喷头的更是无理取闹,如果他们已感染,我们更应该以大国姿态迅速接纳他们,治疗他们,如果他们没被感染,更应该以母国姿态迅速接纳他们,关怀他们。
    可就因为某些人隐瞒病情,希望要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某些人怕被别人感染,希望最好除了他剩下的人都火化。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只怪某些无能的人不能协调好矛盾,既不能有效检测治疗预防,也不能安抚慰问调和,要你们何用?
    [2] 死与药无关!
    我也不太相信这么快就能出现有效疫苗,人家米国骨头都能培养眼睛了或许还有些可能性。
    所以花钱去注射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的疫苗,暂时不作考虑。已经被注射了的也都不知道自己被注射了什么,有没有效?会不会出问题?出了问题也只能被确定自己肯定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别的病,肯定的。
    [3] 虐猫一只 奖励10元
    动物杀人是为了吃,人杀动物更多是为了钱或者玩。谁是动物谁是人?
    [4] 公车私用 用了又怎么样?
    问题就在这,用了又怎么样?公车根本不用贴什么标贴,光看车子行驶的状态,就知道是公车还是私车。
    就算最最英明的领导出现,发现下属公车私用,最多批评教育:下次不许再用。下次再被抓到,那么再批评教育:下下次不许再用。
    按现在的情况应该是:不许开公车随便撞人。
    [5] 有多少假可以打来!
    说淘宝打假,全世界都笑了!
    一个好建议:淘宝可以试一下打真,好打一点,一亿元也差不多够了。
    [6] 数字电视之乱
    在中国,电视迟早被淘汰。网络更真更快更好更新更干净更便宜……
    [7] 中国也想有CNN
    CNN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新闻态度,一种新闻精神。这种东西不是不差钱或者人海战术可以搞出来的。我们仅存的优势只是钱和人而已。
    [8] 一句话新闻
    我以前也听过这么菜的黑客。

  • [ 18楼 ] 曙光再现 说:

    关注超级病毒

  • [ 19楼 ] 好啊 说:

    难道我老眼昏花了,我的枣报订阅上出现了两个“597期”

  • [ 20楼 ] 早看客 说:

    贪婪的本性决定了某些有权在手的人会榨尽百姓身上的每一个毛孔

  • [ 21楼 ] catmyself 说:

    “看看泰坦尼克号失事时人们绅士般地撤离即将沉没的游轮”

    请问您看过泰坦尼克吗?

    【由 洪七de娘子 主笔】

    好吧,以后我不看您主笔的枣报

  • [ 22楼 ] oracle 说:

    今天写得很差,希望改进!

  • [ 23楼 ] richard 说:

    说实话,不反对留学生回国,但是回国之后先隔离7天是应该的吧?

  • [ 24楼 ] tin 说:

    反正病毒死了一批还有一批,死不绝。。

  • [ 25楼 ] huan 说:

    没有民众的监督,没有选举权,什么都是空谈

  • [ 26楼 ] 猫猫 说:

    龙色兰酒….

    楼主。。。

    你少H(hight)啦~~

  • [ 27楼 ] 匿名 说:
    引用 好啊 的话:
    难道我老眼昏花了,我的枣报订阅上出现了两个“597期”

    确实是这么个情况……给枣除虫俨然成为当前重要的一项工作

  • [ 28楼 ] 好啊 说:

    而且有线电视费越来越贵。

  • [ 29楼 ] 匿名 说:
    引用 catmyself 的话:
    “看看泰坦尼克号失事时人们绅士般地撤离即将沉没的游轮” 请问您看过泰坦尼克吗? 【由 洪七de娘子 主笔】 好吧,以后我不看您主笔的枣报

    那段评论是网易网友的评论

  • [ 30楼 ] vilee 说:

    这期不错!值得表扬下

  • [ 31楼 ] 不做奋青 说:

    看枣报时间不长,感觉一直不错,但今天的枣报感觉更像是一个奋青了牢骚,没深度,没有枣报的”灵魂”.
    不用我说,前面已经有人指出第一篇的错误了,我想说的是人性的优劣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存在,请不要将中国现有所有的问题都扣上”中国人什么什么”的帽子!漫骂都解决问题毫无用处!

  • [ 32楼 ] Valley King 说:

    那些拒绝留学生回国的人,难道个人的价值就可以在集体的强权下无谓牺牲么?
    为什么不能尊重每个人的价值
    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他们回国之后 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回国人员的安全,而不是不顾他们的安危只顾自己安身立命

  • [ 33楼 ] 丰丰 说:

    不错 不错

  • [ 34楼 ] 毛毛@bj 说:

    超级流感…咱们等不到2012了吧

  • [ 35楼 ] mengtoy 说:

    为虾米每次傻X读者都很多…啥素深度和灵魂…泪奔…

  • [ 36楼 ] 冲哥 说:

    某些人跟咱天朝政府一样,只能说好,不能说坏。当今中国人性之沦丧,要是不明白,很简单,问问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客观的揭露人性的劣根,又不是谩骂。

  • [ 37楼 ] 很好我还活着 说:

    [ 1] 病毒肆虐下的我们
    某些人隐瞒病情私自入境,确实不应该,党和人民又不会活埋了你?!
    把在危难时刻想回家的人骂得狗血喷头的更是无理取闹,如果他们已感染,我们更应该以大国姿态迅速接纳他们,治疗他们,如果他们没被感染,更应该以母国姿态迅速接纳他们,关怀他们。
    可就因为某些人隐瞒病情,希望要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某些人怕被别人感染,希望最好除了他剩下的人都火化。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只怪某些无能的人不能协调好矛盾,既不能有效检测治疗预防,也不能安抚慰问调和,要你们何用?
    这个说的是个理。

    我们的胸怀还不够宽广,包括感染或健康的人都不会把需要做的做出来。

  • [ 38楼 ] yklfish 说:

    每天枣报的评论都比枣报要精彩啊

  • [ 39楼 ] 白子 说:

    以前从不浮到水面说话,都是看枣报,看到精彩之处就暗自激动一会儿,或者与朋友说话时带出一些,半讨论半交流。

    试着注册过,但不知道是网络还什么原因,一直没有登录成功,也就从没出过声儿,只是默默看着。昨天发现游客是可以留言的,就趁着刚看完的冲劲儿胡说了几句,小惹了一点不高兴。

    竟然突然有点理解贵国为什么通常不给群众话语权。双向保护?

    有些人是只能说好不能说坏的,楼上冲哥这话有些道理。当然我并不是想说什么不好,只是表达一下感受。

    比如说枣报,大家在看,说明大家关注,大家喜欢,我想对于众枣报的编辑来说,每天辛苦地写出来,也是愿意看见大家的关注的,有好评更好,有一些质疑和批评也正说明得到了关心。虽然说,枣报的读者不少,一半个人不来看,并不会有影响,更不会冷场,但,这并不是做主人的态度,作为有责任感的主人,是会包容各路看官,也会努力让自己成长得更强的。

    偶尔的疏漏是不可避免的,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这取决于主人们的态度。面对挑剔的读者,主人该是什么样的态度,这才至关重要,这决定了接下来的发展发向和水平。

    对于我来说,既然看枣报,就不是完全麻木;然而谁都可以不去说任何否定的话,用咱们常用的词就是,完全可以“不明真相地围观并且一如继往地沉默”。

    表达是单薄的,所谓花开数朵,要表达,也无非一枝半蔓。但愿枣报编辑们能理解。

    白子多说了几句,见谅。

  • [ 40楼 ] 愚人 说:

    香港贸发局武汉办事处首席代表曾沂靖谈公车改革的“香港经验”

      各地的公车改革举步维艰,出台的车改方案无一例外被公众“拍砖”,那么,车改到底该怎么改?有没有更稳妥的解决方案?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香港贸发局武汉办事处首席代表曾沂靖。他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香港经验,并表示,内地各种版本的车改方案相继公布,民众对补贴过高大多表示愤怒。“从香港经验来看,能自由表达愤怒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本报记者 吴晶晶 实习生 王雪

      谈及车改,曾沂靖马上联想到了多年前的“梁锦松买车事件”。2003年,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因为“避税买车”引咎辞职。“其实,他甚至都没有违法。”曾沂靖说,不要说公车私用,香港公务员即使在道德上有些许瑕疵,都有可能丢官免职。
      曾沂靖表示,关于公车改革,有四条“香港经验”可以分享。

      NO.1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车

      据了解,由于香港特区政府对公车采取严格控制,近10年来,公车数量始终保持在2000辆左右。
      “其实香港人包括公务员很喜欢利用公共交通出行。”曾沂靖解释说,这是因为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他介绍,香港载客量很大的双层大巴,几乎所有较大的马路都有,且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到站;小街狭路则有中巴、小巴穿梭其间,几乎可以到达每一个角落。
      “所以,你要去任何一个地方,用公共交通就很方便,效率也高,比开小车还要好。”在他看来,一个城市首先应该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车的使用量。

      NO.2

      公车是工具,不是福利

      “在大街上,我也看到不少用公车接送小孩的情况,这在内地似乎很稀松平常,在香港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曾沂靖在香港贸发局工作后,深知在港人观念中,公车不过是“工作的工具”,它和办公电脑同属一个范畴,但绝对不是福利范畴。香港公务员只有被界定为“福利”的补贴,才会以货币的形式随工资一起发放。
      在他看来,内地公布的各种车改方案都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公车究竟是福利还是仅仅是为工作服务的工具,如果公车是“工具”,那么车改中很多纠缠不清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NO.3

      用车只看需要不论级别

      “公车该给谁用,这个不能根据公务员的级别来定,而应视工作需要而定。” 曾沂靖表示,他所服务的香港贸发局总部员工约有700人,但只有四五辆公车,领导也没有自己的专车。
      香港理工大学这所国际知名学府,也仅有10辆公车。其中还有6辆是迎接团体来访者的面包车。曾沂靖认为,各地车改中讨论的发放车贴标准,要根据用车多少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总之,用车没有级别之分,都是根据工作需要。

      NO.4 

      堪称苛刻的监督管理体制

      在曾沂靖看来,香港还有一张“王牌”——一套堪称苛刻的监督管理体制。“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不会为了省5万元而故意避税,但最后他却不得不主动请辞,这说明香港公务员即使只有轻微违规,一旦被曝光,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曾沂靖表示,香港的外部监督非常厉害,它包括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司法监督三个体系。“所以,用公车接小孩放学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在香港发生。”曾认为,对比香港的“零容忍”,内地有些时候更倾向于“法不责众”。
      “这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曾沂靖说,只要这场改革的过程是阳光化的,是透明的,那么车改无论怎么改法,都将是一种进步。“而反过来,如果车改仅仅‘圈’在公务员内部操作,则一定会偏离改革方向。俗话说阳光底下没罪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 41楼 ] charles 说:

    对中国现状的批评,经常滑向了习惯性的嘲讽。因为中国的问题太多了,所有的问题似乎都遵循同样简单的逻辑,而它们很难因为批评而改变,所以这些嘲讽和批评就不得不一次次重复,直到有一天变成了烦躁的谩骂。

    一个丧失了异议者,或仅仅把异议者推入绝望的国家与社会,最终会陷入可怕的迟钝与僵化,失去自我纠正的机制与动力。此刻的中国不正陷入一种内在的僵化吗?整个社会看似活跃异常,但仔细探究下去,所有的活动、所有的个体都遵循着同样的单调逻辑。

    #许知远 http://is.gd/4YsNm

  • [ 42楼 ] charles 说:

    对话的困境(四)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许知远 2009-11-19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9824?page=1

    在此刻的中国,你可以读到任何东西,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我们有了互联网,但它没有带来太多的改变。

    戴晴这样说。二十年前,她在中国无人不知,一个勇敢、富有才华的新闻记者,不懈的社会活动家。她对寻求真相抱有异乎寻常的热忱,她追寻王实味、储安平的命运。他们都因拒绝在意识形态面前放弃个人的正直和独立的思想,而被淹没在扭曲的历史烟尘中。她编辑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三峡工程的重要文集,提醒人们注意它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她也体验过牢狱之灾。

    在过去二十年中,她仍勤奋写作,投身环保活动,但年轻一代已经很少知晓她了。她最近出版的关于张东荪的传记,只能在香港与台湾发行。她当年倾力反对的三峡工程,则一步一步、不可阻挡地成为现实。在此刻中国的公共空间,她的声音消失了。它不是来自于直接的压力与限制,而是让你淹没在更多、更杂乱的信息中,它让你的言论无法转化成有效的行动,而使言论仅仅沦为一种姿态,听众们则变得厌倦、以至于反感。

    三峡工程再恰当不过反应出这种新的现实。一九九零年代初,富有正义的学者们仍极力表明自己的反对,即使一向被视作像皮图章的全国人大都有三分之一的代表表明自己的否定立场。但引人争议的工程最终还是在政治权力的主导下通过了,不同意见的专家被剔除出顾问名单。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巨大的移民工程、环境的隐患,吸引了新闻记者的注意,他们见证、描述了大工程下的个人悲剧。他们甚至也揭露出,工程所需的投入比当初计划得要多得多,带来的经济前景则不似当初描绘的美好。但工程已经开始,它有了自身的逻辑,很多组织和个人,都依赖它获取现实利益。而且它是因政治原因而起,终止它则意味着某种政治决策的失误。新一代的政治人物既不愿意冒险去否定上一代的遗产,也不愿意承担未来的历史责任。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日,当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时,没有一位高级别的官员出现在现场。

    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停顿大坝继续生长。它变得越高大,质疑的声音就愈显微弱。而当抗议只能停留在表层现实,不能进入深入的分析,或通过已有的组织转为行动时,抗议就变得雷同,让人厌倦,公众转而寻找更新鲜有趣的东西。抗议者也身陷无力,而只能更加强调自己的姿态。贾樟柯二零零七年的电影《三峡好人》像是无力情绪的隐喻——错误难以被纠正,一切都已发生,我们最后能做的仅仅是将抗议转化成审美经验。

    三峡工程不也正是过去二十年中国社会的隐喻吗?所有的异议声音,都将被某种方式吞噬和挤压掉。这个过程不是一九五七年百花齐放之后的万马齐喑,也不是一九八九年之后的肃杀冷漠,而是让你缓慢地自我放弃,不可救药地被边缘化。

    如果说戴晴仍因昔日名声和活跃,仍因居住在中国,而被视作一个标志性的人物,那么这次在法兰克福书展中与她同时倍受争议的贝岭,则更少为人知。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他编辑的《倾向》。那是一九九九年的夏天,我坐在北京大学东门外一条小巷中的一间咖啡馆里发呆。临桌一个瘦弱的男子正从书包里拿出那几本书,这不是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他正在说服咖啡店的老板能够代卖,这多少有一点点风险。我记得当时随手翻阅过,却没有购买。我和朋友们在兴致盎然的谈论去做一个网站。对我们来说,硅谷是这个时代的中心,即使你热爱写作,也该去思考数字年代的商业规则,或是创办一本像《连线》这样的杂志。《倾向》仍在谈论思想、文学、甚至是流亡作家,它显得太陈旧了,似乎和这个充满希望、机会蜂拥而来的中国社会脱了节。我们都还年轻,希望自己迅速富有、著名、被人喜爱,从硅谷到中关村,一些青年人已经展现了他们直线式的成功奇迹。谁想成为一个愁眉苦脸的流亡作家?

    这六十年的中国真是个奇妙历程。前三十年,人们经历了奥威尔的噩梦。他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信息被掩盖,真理被隐瞒,文化受控制。如今奥威尔的噩梦尚未完全醒来,赫胥黎的梦魇又叠加了上来,不需要努力的禁书,没有人愿意读书,汪洋如海的信息吞噬了人们的思考,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我忘记是怎样逐渐知道贝岭的,或许是因为我实在没有能力让自己在新经济浪潮中变得成功和富有。我买到了能买到的所有《倾向》,还找到了他编辑的哈维尔的文集。我喜欢他语言的紧张感,尽管这大有模仿苏珊·桑塔格之嫌。我也得知他创办的中国流亡作家的笔会,我的几个大学时代的朋友也是其中的会员。但对于他们,我似乎总保持着某种距离。似乎是在潜意识里担心自己也会被驱赶到一个边缘地带。他们用中文写作,声音却无法被中国公众听到。与画家或是电影导演不同,他们的语言是地域性的,只有很少人的作品有机会被翻译成别的语言。读一首北岛的英文诗,和看一部有英文字幕的张艺谋的电影,完全是两回事。他们唯一抵达中国公众的方式是网络,但这经常变成了一个滑稽剧场。对中国现状的批评,经常滑向了习惯性的嘲讽。因为中国的问题太多了,所有的问题似乎都遵循同样简单的逻辑,而它们很难因为批评而改变,所以这些嘲讽和批评就不得不一次次重复,直到有一天变成了烦躁的谩骂。

    对于一个异议作家,这真是个让人沮丧的游戏。最初你持有对现实的批评态度,是个自由派,但在某一刻你或有意或无意触碰了某个敏感边界,然后你被贴上了“异议”的名称。然后你的名字在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它不仅是政治压力的结果,也因为出版社与媒体的自我审查。他们只能寻求在海外华人的出版物或是网络上表达意见。它感觉自己的表达空间被迅速压缩和抽象,然后不由自主焦躁和压抑,还有一个作家被读者遗忘的恐惧。只有很少的人能在这新的现实中,重新寻找自我,探索写作的意义。大部分人则在海外中文出版物和网络空间上,加倍表现自己的愤怒,他们开始沦为自己姿态的俘虏,他们原本的丰富性和延展性被抽干了,他们“异议”的身份逐渐强烈,而“作家”与“知识分子”的身份减弱。但他们中的很多都是自省之人,他们知道自己陷入了心理危机,于是很多人转而寻求更强大的精神慰籍。在过去的十年中,异议知识分子大规模投身基督教,多少像是这种心理危机的反应。这真是黑色的幽默,在中国经济成长最迅速的十年里,中国最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最热衷的活动是登山,而且是集体性的,倘若一场雪崩到来,很多企业可能一下子陷入困境。而在中国问题变得日益复杂的十年里,自由知识分子则大谈基督教。八十年,朱利安·本达把那些投身于激烈的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之中的潮流,称作“知识分子的背叛”,而如今中国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突然性、不加分析地拥抱,是另一种背叛吗?

    用背叛似乎太残酷了。在中国成为一个异议者从来充满风险。“在我们的文明中只有两种异议者:天真的英雄和标新立异艺术家”,匈牙利作家米克洛斯·哈拉兹蒂曾写道,“他们都注定变得无关紧要。”在米克洛斯写下这些文字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匈牙利模式正大获全胜。匈牙利政府在一九六零年代中期引入了市场经济,并放松了社会管制,它和普通人达成了这样一种默契——我给你更好的物质生活,你放弃对政权的挑战。这里有可口可乐、牛仔裤,捷克斯洛伐克的青年羡慕这里甚至还有摇滚乐演出。

    专制政体、意识形态控制并未改变,但比起仍旧严酷的其他共产主义阵营国家,匈牙利像是个天堂,它更富有、也更自由,人们说它是“牛肉汤共产主义”。但只有敏锐如米克洛斯才会大声指出,这是天鹅绒监狱。监狱的铁栏杆虽然套上柔软的天鹅绒,但它仍是监狱。

    艺术家与知识分子也获得了某种新的空间,但一种新的危险也随之到来。他们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和现有政治权力不仅达成妥协,甚至相互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异议者遭遇的挑战,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压迫,也来自他的同行、他的读者与观众。他们担心他的挑战,会破坏掉既有稳定的局面,危急他们的个人生活,担心他们已享用到的稳定和富足再度失去。这种焦虑,会转变成怨恨和疏离,他们远离这些异议者,拒绝给他们支持甚至注意力。“绝望的无政府主义是他们保持个人独立的唯一方式。”米克洛斯评论说。

    权力对比的失衡、沟通渠道的堵塞,是催生无政府主义者的温床。除去姿态,他们无可依靠,然后他们又被姿态吞噬。戴晴与贝岭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中心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而是因为他们的姿态。比戴晴和贝岭更不幸的是四川作家廖亦武。自从他二十年前写了一首触犯政治忌讳的长诗以来,他坐过监牢,四处流亡,坚持他独特个人风格的写作——关于中国底层人物命运的访谈。他的作品出现在纽约的《巴黎评论》这样的精英读物上,翻译成英语和德语,他也是这次法兰克福书展被邀请的作家,但却像之前的几次尝试一样,他根本出不了国门。

    “似乎只有通过这样的事,我们才能被外界所知。”他不无绝望地说。他的名字从来没有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出版物上,除去朋友的小圈子和一个更小的国际市场,没人知道他的努力。即使人们谈起他说,“异议”的标签也会掩盖对他作品的理解。很多中国人,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并不喜欢他们表现出的对抗感。当他们变得著名时,往往使这个政权陷入窘态。人们觉得似乎自己刚刚开始分享一个国家的强大给个人带来的荣耀,这些异议者就要在这些荣耀上抹黑。一种奇特的心理已经形成,人们可以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保持惊人的容忍和耐心,却对质疑者毫无耐心,担心他们说出的任何话,都会影响整体的荣耀。

    但是一个丧失了异议者,或仅仅把异议者推入绝望的国家与社会,最终会陷入可怕的迟钝与僵化,失去自我纠正的机制与动力。此刻的中国不正陷入一种内在的僵化吗?整个社会看似活跃异常,但仔细探究下去,所有的活动、所有的个体都遵循着同样的单调逻辑。整个中国担心焦虑于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希望除去向海外输出工业产品,还能传播自己的文化。但文化本是自由生长出来的,是不同观念碰撞而出的,是人们诚实的感知世界的结果。无法如建造大坝、工厂一样,去塑造教授、培养作家。

    对异议者的排斥,像是给我们的思想套入了牢笼,不可触碰的禁忌四处标明。思想和想象力,随之扭曲变形。它也窒息了自我对话的空间。当我们焦虑于不能与世界对话,总是被西方被误解时,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部从未进行真正的对话,我们不尊重自己的艺术家和思想者,以及自己社会的创造力。人们利用艺术与思想,却从不尊重它,更没兴趣给它创造自由生长的空间。当我们越进行这种自我毁灭时,越对自己缺乏信任,却渴望外界、尤其是更强大国家的认可,越虚张声势地希望向它们输出些什么。

    但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这个国家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有如此惊心动魄的近代革命,有那么多活生生的、包含人间悲喜剧的个人经验,有那么多彼此交织的矛盾,倘若能够自由呈现与探索这些历程、这些矛盾,这些压抑、自由和荒诞,它将是人类多么重要的精神财富。但我们却漠视这一切,禁止一些勇敢和富有想象力的人去探索。而在一次次禁止之后,一场更大的内在危机到来了,最有才华的人主动放弃了这些探索,因为它知道这些探索注定困难重重,充满了莫名的危险。他开始只在规定的路径上、以被认可的方式来前进。于是,一种致命的平庸最终裹挟了整个社会,其中最杰出的头脑,也不过是为西方的价值系统提供了某种中国经验和案例,他们展现不了独特的方法、思想以及事实。

  • [ 43楼 ] 北极燕 说:

    洪七de娘子,偶稀罕你,咔咔。。。

  • [ 44楼 ] 一病无殃 说:

    爱枣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 [ 45楼 ] 匿名 说:
    引用 charles 的话:
    对中国现状的批评,经常滑向了习惯性的嘲讽。因为中国的问题太多了,所有的问题似乎都遵循同样简单的逻辑,而它们很难因为批评而改变,所以这些嘲讽和批评就不得不一次次重复,直到有一天变成了烦躁的谩骂。 一个丧失了异议者,或仅仅把异议者推入绝望的国家与社会,最终会陷入可怕的迟钝与僵化,失去自我纠正的机制与动力。此刻的中国不正陷入一种内在的僵化吗?整个社会看似活跃异常,但仔细探究下去,所有的活动、所有的个体都遵循着同样的单调逻辑。 #许知远 http://is.gd/4YsNm

    异端的权利

  • [ 46楼 ] 当这主笔不被骂很难的,枣报应该是接近新闻评论的角度吧,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凤凰的天天读报,他们那个节目也是新闻评论,谈事情拿捏的角度还不错,希望以后枣报不要太多写作者出离愤怒 说:
  • [ 47楼 ] 莴妖霓鲧 说:

    当这主笔不被骂很难的,枣报应该是接近新闻评论的角度吧,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凤凰的天天读报,他们那个节目也是新闻评论,谈事情拿捏的角度还不错,希望以后枣报不要太多写作者出离愤怒的感情,可以摆事实说道理作比较,好坏交给读者自己来判断。

  • [ 48楼 ] 不枣啦 说:

    其实,根本就无需多言,一句“中国人怎么样怎么样”的话,便是最能让很多人高潮的。

  • [ 49楼 ] Mr.翻墙 说:

    赞同你的解读和立场
    写的不错

  • [ 50楼 ] 匿名 说:
    引用 愚人 的话:
    香港贸发局武汉办事处首席代表曾沂靖谈公车改革的“香港经验”   各地的公车改革举步维艰,出台的车改方案无一例外被公众“拍砖”,那么,车改到底该怎么改?有没有更稳妥的解决方案?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香港贸发局武汉办事处首席代表曾沂靖。他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香港经验,并表示,内地各种版本的车改方案相继公布,民众对补贴过高大多表示愤怒。“从香港经验来看,能自由表达愤怒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本报记者 吴晶晶 实习生 王雪   谈及车改,曾沂靖马上联想到了多年前的“梁锦松买车事件”。2003年,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因为“避税买车”引咎辞职。“其实,他甚至都没有违法。”曾沂靖说,不要说公车私用,香港公务员即使在道德上有些许瑕疵,都有可能丢官免职。   曾沂靖表示,关于公车改革,有四条“香港经验”可以分享。   NO.1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车   据了解,由于香港特区政府对公车采取严格控制,近10年来,公车数量始终保持在2000辆左右。   “其实香港人包括公务员很喜欢利用公共交通出行。”曾沂靖解释说,这是因为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他介绍,香港载客量很大的双层大巴,几乎所有较大的马路都有,且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到站;小街狭路则有中巴、小巴穿梭其间,几乎可以到达每一个角落。   “所以,你要去任何一个地方,用公共交通就很方便,效率也高,比开小车还要好。”在他看来,一个城市首先应该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车的使用量。   NO.2   公车是工具,不是福利   “在大街上,我也看到不少用公车接送小孩的情况,这在内地似乎很稀松平常,在香港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曾沂靖在香港贸发局工作后,深知在港人观念中,公车不过是“工作的工具”,它和办公电脑同属一个范畴,但绝对不是福利范畴。香港公务员只有被界定为“福利”的补贴,才会以货币的形式随工资一起发放。   在他看来,内地公布的各种车改方案都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公车究竟是福利还是仅仅是为工作服务的工具,如果公车是“工具”,那么车改中很多纠缠不清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NO.3   用车只看需要不论级别   “公车该给谁用,这个不能根据公务员的级别来定,而应视工作需要而定。” 曾沂靖表示,他所服务的香港贸发局总部员工约有700人,但只有四五辆公车,领导也没有自己的专车。   香港理工大学这所国际知名学府,也仅有10辆公车。其中还有6辆是迎接团体来访者的面包车。曾沂靖认为,各地车改中讨论的发放车贴标准,要根据用车多少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总之,用车没有级别之分,都是根据工作需要。   NO.4    堪称苛刻的监督管理体制   在曾沂靖看来,香港还有一张“王牌”——一套堪称苛刻的监督管理体制。“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不会为了省5万元而故意避税,但最后他却不得不主动请辞,这说明香港公务员即使只有轻微违规,一旦被曝光,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曾沂靖表示,香港的外部监督非常厉害,它包括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司法监督三个体系。“所以,用公车接小孩放学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在香港发生。”曾认为,对比香港的“零容忍”,内地有些时候更倾向于“法不责众”。   “这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曾沂靖说,只要这场改革的过程是阳光化的,是透明的,那么车改无论怎么改法,都将是一种进步。“而反过来,如果车改仅仅‘圈’在公务员内部操作,则一定会偏离改革方向。俗话说阳光底下没罪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支持呢。

  • [ 51楼 ] 依米网 说:

    依米网,省钱~ 石家庄城市消费互动社区!

    http://www.1m1m.cn

  • [ 52楼 ] Eli 说:

    关于乌克兰流感病毒变异的问题,我在Google上搜了一遍关键词(Ukraine HIN1),至少google前面三页上,我没有看到任何权威外媒报道说乌克兰的病毒是超级流感病毒,我再去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2009年11月17日的最新更新说得很清楚,他们请了两个独立的权威实验室(一个在美国,一个在英国)对乌克兰的流感病毒进行了基因测序,一共分析了34个病人样本,没有发现重大的变异。

    所以我不相信网易上的新闻报道,一句“综合外媒报道”就把那些小道消息发出来了,有那个时间为什么不去看看WHO的新闻?

    流感大爆发在历史上已经发生很多次了,病毒会变异也是很正常的,而每次流感大爆发本来就会有伤亡,我并不觉得这次流感病毒就比以前历史上的严重,只不过我们以前没有经历过而已。

    我不是说这种流感病毒不可怕,只是觉得现在媒体有点过于夸张了。

  • [ 53楼 ] Eli 说:

    好吧,有点落后,网易后面更新了WHO的报道。:)

    我不太清楚这次的疫苗是怎么做出来的,不过好像打了疫苗之后不少人都出现了副反应。

    我也在犹豫要不要打。

  • [ 54楼 ] vs 说:

    决定以后每天坚持看爱枣报,
    内容很好,希望继续努力,谢谢!

  • [ 55楼 ] payboo 说:

    黎简出台么。。。

留下你的话话儿

评论只需审核一次,以后网友可以继续使用原来ID,邮箱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