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枣报

十篇新闻十分钟,美好一天轻松开始

登录 | 注册 | 选择枣报风格
10-03
6

赫拉巴尔:生活比写作更美好[枣读:169期]

本期 枣 读 由 了了 主笔 | 生产时间:7:00


在我内心的那个更好的人,我的那位老师,在我还是个孩子,还是个青年小伙子的时候,便劝告我要永远站在我喜欢的那些人一边;那些没有主心骨的、普通的、失了业的、倒霉失败的人一边;站在孩子们和美丽的姑娘们一边;站在住着破旧房子和废弃的车厢里的人、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一边。也许正因为这样,他们才热爱普通的东西和谈话,他们在这世界上没有剩下任何别的东西,只剩下节操、荣誉感,还懂得害臊,结结巴巴说不出话……

-赫拉巴尔·《我是谁》P11

1963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作协出版社出版了赫拉巴尔的短篇小说集《底层的珍珠》,这是赫拉巴尔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引起了强烈反响。其时,他已四十九岁,距离他在报纸上发表第一篇诗作已经二十多年。

这本书由12篇文章组成,每篇各自独立,又堪称一体。他们没有很强的故事情节,结构松散。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他们在工作间隙,在小酒馆里,聚在一起,讲故事,侃大山,聊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聊日常生活里的鸡毛蒜皮。他们聊得热火朝天、兴致勃勃,他们的话,鲜活生动,幽默风趣。这种幽默风趣,并不是靠头脑耍一些小聪明,而是自然而流泻出的。他们的生存环境恶劣,却鲜有抱怨。他们像是一条欢腾的河流,两岸垃圾如山,水上浮着塑料袋,水质污浊,却有着鲜活的生命。

赫拉巴尔熟悉这些人的生活,因为他一直就是其中的一员。48岁之前,离开学校后的二十多年来,他从事过仓库保管员、火车调度员、保险代理员、冶炼厂工作、废纸打包员等工作。和他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他们的自我嘲讽,乐天,风趣,善良甚而怯懦等品质,像金子一般闪光,让他深受感动。在赫拉巴尔看来,他们的生活——不,该说他自己的这种生活,充满魅力,比写作更重要。赫拉巴尔曾经说过“他们使我感动,使我激动,因为他们比我更美、更有力量。”正因为他的笔端蘸满理解、尊敬和同情,那些小人物,才这样真实、亲切。

我的作品是政治事件的反映,尽管我有时并不同意这些政治,但到头来我又不得不同意,因为……就这样,我虽然并没有选择这个国家的政治,可我却作为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公民参与进来。在这个国土上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为那些转折而操着心。

-赫拉巴尔·《我是谁》P44

赫拉巴尔的作品里,政治背景最明晰的,也许是他的长篇小说《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这本书的主角依然是小人物。小到我们要在书中间才知道他的名字。这个小人物,个子矮小,涉世之初是一家大酒店的侍应生学徒。他的梦想就是要成为百万富翁。他聪明、机灵甚至有点狡黠,为自己赢得过机会,也搞砸过。他辗转于几家酒店,看到了光怪陆离的世相。由于二战中他娶了一位犹太姑娘,地位得到极大提高。而战后,则为此蹲进大牢。最终他孤身一人,在林中养路。

《国王》采用主人公讲述的形式来写作。他的讲述,俚俗,夸张,荒诞,有趣。他天马行空,信口开河,他口中所谓看到、经历过的种种,不可思议,迷人眼目,真假莫辨。但是,你又明明知道,刨去这些大话,剩下真实。它们织成的一张细密的社会画卷,展示捷克战前、战中及战后的世情百态。不知为何,我总感到这书是我读过的赫拉巴尔作品里,和《好兵帅克》最接近的一种。那如同天上来的奇思妙想,那小人物以苦为乐的达观,与之如出一辙。

就像每一个新时代都要清除前一个时代所表现出的一切那样,一些珍贵的书籍也遭毁灭,这是合乎逻辑的。我是自己时代的孩子,不管乐意不乐意,我都要为这断裂的木板提供证明,我的确仅仅是一名温情和敏感的屠宰工而已……

-赫拉巴尔·《我是谁》P87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赫拉巴尔1976年完稿的作品。如同《国王》一样,要到十多年之后解禁才能够公开出版。赫拉巴尔说“我之所以活着,就为了写这本书。”大多数赫迷是从这一本书开始迷上他。

《孤独》的主人公汉嘉是废纸打包员-赫拉巴尔曾经从事过相同的职业——他的工作就是将废纸和废书籍打包。每遇到好书,他都会留下来,在他那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忘情地阅读。小说是汉嘉的内心独白,有他对文字、思想美的赞美和沉迷,有他自己的种种思考。他对书籍的热爱,不是在于收藏,而是吸收,化入血液。

在苏联侵占捷克后,大量优秀书籍被送到废品站销毁,这让汉嘉心痛欲裂,也让书外的我们,惋惜不已。反观我们的历史,如此对文化的摧残,更是发生过多次,而本朝最盛。——但却很少有这样有力度的小说出现。

枣读最迷赫氏的作者蜗牛曾经写过这样的文字:“而赫拉巴尔,打从我读到他的第一本中文译作《过于喧嚣的孤独》,就好像着了魔,这本书固然我读了好几遍,成为慰藉我偶尔无奈的安抚剂,世间再如何纷扰,废品收购站的老汉嘉(《过于喧嚣的孤独》中人物)依然从堆积如山的纸垃圾里挑拣他的精神食粮。我总觉得我所苟活的世界正如一个巨大的垃圾堆,精神的物质的。可是绝大多数人浑然不觉,更不要说从中捡拾什么。”——对于此书,这是我读过最贴心的评论。

我的无论什么样的过去对我来说都是现在。我从这过去的时间深潭里挑选那犹如死而复生的东西。对我来说犹如过去成了现在。

-赫拉巴尔·《我是谁》P81

《河畔小城》是赫氏抒情意味最强,文字最优美的小说,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和哈乐根的数百万,是对以往在宁城幸福生活的回忆。其中一缕秀发和哈乐根的数百万以赫拉巴尔母亲,甜甜的忧伤以儿童赫拉巴尔为视角。我最喜欢的是前两部分。

《一缕秀发》里那个漂亮、活泼、开朗的母亲,一头长发,让全小城的姑娘都嫉妒。在理发完骑车回家时,母亲开始加速,理发师“把我的长发往上空一扔,好像是云升上天空,风筝浮在天空中”。这个细节,我印象深刻。

甜甜的忧伤则是由许多好玩的、童趣盎然的小故事组成。小赫想要纹一艘船却得了一条袒胸的美人鱼;父亲周末总是要鼓捣他的爱车,费尽心思找人打下手;两只猫和他们的小崽子弄得家里啼笑皆非;快乐的单身汉贝宾大伯(赫的精神父亲)给每个人带来快乐……简直就是一篇篇散文,如同清晨芳草上闪闪的露珠。由于这是我读的第一部赫氏著作,这两部分,让我误认为这种清新诗意的文章是他的特色呢,直到第三部分-哈乐根的数百万。

这阵他家的房屋已经被没收,工厂被接管,父母只能住到养老院。母亲和院里的人谈天,谈过去的生活,而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不仅仅是怀旧。赫拉巴尔忧心于新时代的养老问题,也同情之前工厂的工人,并不认为自己家原来的那种富裕是理所当然,更不为其失去而如怨妇一般。

这是他让人尊敬的地方之一。

我不喜欢赞歌颂词之类的东西,而反话、嘲讽却能改变人们对一切的看法。

-赫拉巴尔·《我是谁》P84

《传记三部曲》是赫拉巴尔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他以妻子的口气,用她的眼睛来审视自己,还原出一个有许多小毛病的男人。之所以会写这部“诋毁自己”的小说,是因为他看过一些伟大人物的妻子写的回忆录,把自己的丈夫写得如同完人,他不喜欢这种方式。

这三部曲分为《婚宴》《新生活》和《林中小屋》。《婚宴》的主线是妻子落难,与赫氏相遇、相恋、结婚的过程,是比较柔情的一部。赫氏自称是“写给姑娘们看的情感小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妻子的。她学过芭蕾,落难后在酒馆做女招待,连站立也像芭蕾起舞的姿势。虽然落魄却保持如同女王般的尊严。他俩应该是一见钟情吧,赫拉巴尔简直就跟救美的英雄一样。不过他们的婚礼却是笑料百出。

《新生活》是记录战争之后的一段生活。这段日子,赫拉巴尔的朋友很多,都很有特点,多数跟他一样不怎么靠谱。他们一起醉酒,胡闹,像孩子一样。他们恋爱、失恋、死去。他们有些原来是知识分子,现在成为工人。有些本来就是工人,但有怪异的才华。他们都生活窘迫而不以为意,就像他笔下的其他小人物一样。而战争虽然结束,冷漠、敌意却并未消失,让敏感的作家甚至痛哭流涕。虽然他们婚后的幸福生活为小说增添些微的暖意,但挡不住窗外渗进的冷风。

《林中小屋》写的是从赫拉巴尔的“第一本书问世到他的<花蕾>遭禁销毁,他们搬出堤坝巷24号这段时期”。他从大红大紫到书籍被禁,被迫至林中小屋居住。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落差,是因为苏联入侵,政府逼迫作家拥护,他由于思想进步,是当局的首要迫害对象。这部小说对他被盘问、审讯时的惊恐并不讳言。但这种惊恐持续不久,在妻子的抚慰下,他写出了最好的作品。

在那种情况下,有逃亡国外的作家,典型如昆德拉,而留在国内的,典型则是赫拉巴尔。很难说哪种更高尚,都不过是各自不得不的选择罢了。

我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和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赫拉巴尔·《我是谁》P15

“赫拉巴尔精品集”里《我是谁》的这本册子,“是从他众多的作品、言论、小品和札记中译编”的,可以了解赫拉巴尔的思想。每一节都不长,可以随时翻看。

假期中,读到《美国人-民主的历程》一书,该书几乎没谈美国的政治体制,而是从生活变迁的角度,分析以前曾经仅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在美国却很快被普及,这是丹尼尔.J.布尔斯廷阐述的民主。

就像赫拉巴尔,他生活在普通人当中,记录的都是小人物,反映出当时的世相百态。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样的作家,才真正是“人民作家”。

PS:赫拉巴尔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如《严密监视的列车》、《失翼云雀》、《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一缕秀发》等。

赫拉巴尔著作的中译本包括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赫拉巴尔精品集”和《河畔小城》。去年冬天,此精品集的主编,老译者杨乐云女士因病去世,而他的煌煌巨著不知可还有机会继续引进否?

———————网站空间分割线———————

三杯咖啡,二碟小菜,一元空间。不限流量空间,让您放心建站。

———————扬沙网广告滴分割线———————

背包、登山鞋先使用后付款,快上扬沙网

共有 1分 选此项=要我死2分 好烂啊3分 看上去一般4分 我会订阅5分 很精彩,天天来看 7 人投了票,平均: 4.29
Loading ... Loading ...

赫拉巴尔:生活比写作更美好[枣读:169期] 上 有4个话话儿

  • [ 1楼 ] 杀仁犯! 说:

    @sharenfan

  • [ 2楼 ] 禁止禁止 说:

    赫式不是那种视写作为己任的人,不是,从来不是!

  • [ 3楼 ] 小诺 说:

    星期天还是没有枣吃啊~

  • [ 4楼 ] luguo 说:

    “由于二战中他娶了一位犹太姑娘,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可能笔误了吧。是娶了位德国姑娘。